親愛的保良局田家炳小學的同學們:
大家好!
金秋送爽,新學期的鐘聲又將再一次為我們敲響。本年度是我第一年站在校園裡,以校長身份看著一張張充滿朝氣的臉龐,我心中滿是欣慰與期待。今年,對我們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來說,是特別的一年 —— 我們將共同慶祝學校的 35 周年校慶!35 載風雨兼程,一代代田小人數著星光趕路,伴著晨曦成長,而今天,這份光榮與夢想,傳到了你們手中。
35 年的時光告訴我們:一所學校的生命力,在於始終保持 “創新的勇氣”;而一個人的成長力,在於擁有 “承擔的肩膀” 和 “追夢的決心”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幾位香港傑出人士的故事,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:責任與夢想,從來都是成長路上最亮的星。
在責任中紮根,讓生命有重量
霍英東先生出身香港艇戶家庭,少年時歷經困苦,卻憑堅韌在商界闖出天地,推動香港樓宇行業變革。更可貴的是他的擔當:抗美援朝時,不顧風險為前線運送急需物資;改革開放後,率先投資內地,興建白天鵝賓館,助力經濟交流;香港回歸進程中,積極參與籌備,以行動踐行家國情懷。他還捐建學校、支持體育事業,用資源反哺社會。這位從逆境中成長的前輩告訴我們:責任從不是空洞的口號,它藏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裡,躲在點滴付出的堅持中。無論年齡大小,每一份擔當都在為生命增重,讓成長更有力量。
在追夢中生長,讓未來有方向
再說說首位獲得 “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” 的香港學者葉玉如女士。她是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兼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。童年時的她,總喜歡蹲在院子裡觀察花草,好奇 “為什麼植物會朝著太陽生長”。這份對科學的好奇心,成了她追夢的起點。為了研究大腦神經科學,她每天泡在實驗室十幾個小時,失敗了無數次卻從不放棄。她說:“夢想就像種子,你要每天給它澆水、曬太陽,哪怕暫時看不到發芽,也要相信它在土裡努力生長。” 如今,她的研究成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疾病帶來了新希望。
葉玉如女士的故事告訴我們:“追夢” 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,而是把 “我想知道” 變成 “我要做到” 的堅持。同學們,你們或許夢想成為畫家、醫生、宇航員,或許只是希望這學期的數學成績能進步一些 —— 這些都是值得珍惜的夢想。就像去年我們說的 “種子的成長”,追夢路上,會有風雨,會有阻礙,但只要像葉女士那樣,每天為夢想多付出一點努力,終有一天,你們會看到自己長成 “參天大樹”。
35 周年,我們和學校一起 “創新發光”
今年,學校也帶著 35 年的沉澱,勇敢地踏上 “創新之路”。我們會開設更多元化的興趣班,從人工智能到傳統文化工作坊,讓每個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;我們會搭建更廣闊的舞臺,無論是科技比賽還是戲劇表演,都期待看到你們自信展示的身影。因為我們相信:教育的創新,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 “按自己的節奏發光”。
同學們,35 年前,田小的第一顆種子在這裡紮根;今天,你們就是田小最有活力的新芽。希望你們像霍英東先生那樣,做一個有擔當的人,用小小的肩膀扛起屬於自己的責任;像葉玉如女士那樣,做一個敢追夢的人,讓大大的夢想指引前行的方向。
人生便如登山,每個人都在向上走,有人快,有人慢,但只要不停步,終會看到風景。新學期,願我們一起,帶著責任出發,向著夢想攀登,在田小的沃土上,成長為更好的自己!
祝福大家在新的學年裡,學有所成,勇毅前行!
李偉逑校長